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专题 > 2015京津冀科普之旅活动专题
北京古观象台
发布时间:2015-12-10 来源: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字体: 打印
北京古观象台位于北京市建国门立交桥西南角,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是世界上古老的天文台之一。它以建筑完整、仪器精美、历史悠久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独特地位而闻名于世。观象台在明朝时被称为“观星台”,台上陈设有简仪、浑仪和浑象等大型天文仪器,台下陈设有圭表和漏壶。清代时观星台改称“观象台”,辛亥革命后改为中央观星台。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天文台上先后增设了八件铜制的大型天文仪器,均采用欧洲天文学度量制和仪器结构。它们不仅是实用的天文观测工具,还是举世无双的历史文物珍品。[1]
观象台建于1442年,是明清两代的国家天文台。古观象台台体高约14米,台顶南北长20.4米,东西长23.9米。上设8架清制天文仪器。从明正统初年到1929年止,古观象台从事天文观测近500年,是仍存的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最悠久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清制8架铜仪除了造型、花饰、工艺等方面具有中国的传统外,在刻度、游表、结构等方面,还反映了西欧文艺复兴时代以后,大型天文仪器的进展和成就。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古象台移交给北京天文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京古观象台院内陈放的中国古代天文仪器主要有:明代原大铜制浑仪(复制品)、元代1:3铜制简仪(复制品)、元代原大铜制正方案(复制品)。后院陈放有日晷和圭表等古代计时仪器。
时间历法
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之《时间历法》部分
主要介绍了中国时间历法的形成发展过程和主要研究成果。中国古代的历法较为特殊,大多为阴阳合历,从古六历到清时宪历,共102种。其中仅有2部纯阳历,前后经历了五次较为重大的历法改革。展览运用文字和图片说明手段介绍了中国不同朝代的历法概况。同时,展出了中国古代使用的一些时间量具,如日晷、圭表等。同时,亦有数架移自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近代天文摆钟原件。
天象记事
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之《天象记事》部分
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一些主要历史事件和观测成就。例如:公元前5000年的“仰韶文化”大汶口出土的彩陶天文图案、公元8世纪的敦煌星图、以及中国传统的三垣二十八宿天区划分等。同时,展览还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一些天文研究成果:如对太阳黑子、哈雷彗星、以及超新星等的研究。展览立足于给观众以中国古代天文知识的全面了解,运用丰富的展陈手段,并有相当数量的实例模型。展览展出多年,深受国内外观众好评,同时亦常年作为青少年课外活动的教育基地。
灵台仪象
北京古观象台《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展》之《灵台仪象》部分主要对
中国古代天文台的发展历史和主要研究用仪器作了较为概括的介绍。展览表现了从西汉天文遗址开始一直到北京古观象台的中国天文研究机构发展历程以及浑仪和简仪等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观测仪器。展览深入浅出,寓教于乐,运用了大量实例模型与照片,同时还展出了古观象台首创研制的铜制古代天文仪器比例模型。展览自展出以来深受参观者和天文爱好者的欢迎。
Baidu
map